各相关单位:
现对我院合作申报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予以公示,公示期限为7天(9月2日至9月8日)。在公示期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项目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向我院技术与产业发展部提出,并附上有效证明材料,证明材料需加盖单位公章或签署真实姓名(并注明联系方式)。逾期不予受理。
联系人:林海娟
电 话:0769-38822178
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
2019年9月2日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格式)
项目名称 | 螺旋糊精包结载体的绿色高效制备及应用 |
主要单位 | |
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 | |
广州海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广东亨盛维嘉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 |
广州潮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广州华汇生物实业有限公司 | |
主要完成人 (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 | 1. 罗志刚 职称:教授 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重要贡献:知识产权1-3,5-10,论文1-10的主要贡献者。 |
2. 程建华 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重要贡献: “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直链淀粉包结载体的绿色高效制备及应用”的主要贡献者。 | |
3. 佘林荣 职称:未取得 完成单位:广东亨盛维嘉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工作单位:广东亨盛维嘉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 |
4. 李小林 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广州海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重要贡献:知识产权4的主要贡献者。 | |
5. 王萍萍 职称:未取得 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重要贡献:论文专著1,2,“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直链淀粉 包结载体的绿色高效制备及应用”的主要贡献者。 | |
6. 齐亮 职称:未取得 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重要贡献:论文专著5,6的主要贡献者。 | |
7. 郭斯龙 职称:未取得 完成单位:广东亨盛维嘉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工作单位:广东亨盛维嘉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重要贡献:“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直链淀粉包结载体的绿色高效制备及应用”的主要贡献者。 | |
项目简介 |
本项目属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涉及新型包结载体的制备及应用技术。针对目前直链淀粉制备工艺繁杂、环境污染大、包结效率低、包合反应条件苛刻及应用效果差等问题,以淀粉为原料,采用均相酶解脱支协同梯度醇沉技术,研制出具有得率高、包结能力强、制备工艺简单、条件温和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特定分子量的直链淀粉——螺旋糊精的绿色高效制备技术,开发出螺旋糊精包合无机小分子(微量元素)及有机小分子(脂溶性营养素)制备高附加值、高稳态化营养素的方法,创建了以负载脂溶性营养素螺旋糊精双功能纳米颗粒为稳定剂构建具有物理和氧化稳定性的皮克林乳液。整体技术已达到国际同类技术、产品的先进水平。
主要内容如下: 1.发明了均相酶解脱支协同梯度醇沉技术绿色、高效制备特定分子量的直链淀粉——螺旋糊精新工艺,替代传统的有机溶剂提取法,生产出分子量集中且得率高达60.4%的螺旋糊精,实现包结载体螺旋糊精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 2.研制出螺旋糊精包结无机小分子构建淀粉基微量元素(锌等)营养强化剂的制备技术,获得了具有阴离子性、生物利用度高、锌含量高达128 mg/g的多糖金属络合物。 3.开发出螺旋糊精包结稳态化有机小分子脂溶性营养素(大豆卵磷脂等)技术,解决了脂溶性营养素不稳定、工业利用率低等弊端,产品中脂溶性营养素含量高达141.16 mg/g。 4.创制了负载脂溶性营养素的螺旋糊精双功能纳米颗粒并以其构建出具有良好物理和氧化稳定性的皮克林乳液新体系。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40℃储存30天后,其初级和次级氧化产物均降低20%以上。
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件,其中获得授权13件,出版专著1部,在国内外学术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3篇,其中SCI收录20篇,IF>8三篇,SCI他引295次,总影响因子为105.851。经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鉴定(中轻联科鉴字【2018】第113号), 以孙宝国院士为组长的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8年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项目成果已在广东亨盛维嘉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等6家行业龙头企业得到推广应用,近三年实现新增产值3.67亿元,新增利润0.43亿元。
|
代表性论文 专著目录 | 论文1:Encapsulation of Vitamin E and Soy Isoflavone Using Spiral Dextrin: Comparative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Release Kinetics,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during Simulated Gastrointestinal Tract |
论文2:Comparative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Spiral Dextrin Inclusion Complexes with Vitamin E or Soy Isoflavone | |
论文3: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mylose-zinc inclusion complexes | |
论文4: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Enzyme-Modified Cassava Starch-Zinc Complexe | |
论文5:Facile synthesis of starch-based nanoparticle stabilized Pickering emulsion: its pH-responsive behavior and application for recyclable catalysis | |
论文6:Characterization and Drug Delivery Properties of OSA Starch-Based Nanoparticles Prepared in [C(3)OHmim]Ac-in-Oil Microemulsions System | |
论文7: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beta-cyclodextrin/soybean lecithin inclusion complex | |
论文8:Effect of microwave irradiation on internal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waxy maize starch | |
论文9: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tarch nanoparticles in ionic liquid-in-oil microemulsions system | |
论文10:Preparation of starch nanoparticles in water in oil microemulsion system and their drug delivery properties | |
知识产权名称 | 专利1:一种直链淀粉包结络合载体的制备方法(ZL 201410201538.9) |
专利2:一种直链淀粉大豆卵磷脂包合物的制备方法(ZL 201410201516.2) | |
专利3:淀粉基补铁营养强化剂的制备方法(ZL 201410201574.5) | |
专利4:一种糖脂分离纯化的方法(ZL 201410547463.X) | |
专利5:一种淀粉基富锌营养强化剂的制备方法(ZL 201410201553.3) | |
专利6:一种螺旋体糊精槲皮素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ZL 201510490837.3) | |
专利7:淀粉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ZL 201310373466.1) | |
专利8:疏水性脂肪酸淀粉酯的绿色高效制备方法(ZL 201210199949.X) | |
专利9:大豆卵磷脂的高效稳态化制备方法(ZL 201610136859.4) | |
专利10:一种脂肪酸淀粉酯的制备方法(ZL 201210512892.4) | |
推广应用情况 | 本项目整体技术已于 2012年 1 月开始在广东亨盛维嘉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广东丹姿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海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潮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华汇生物实业有限公司、中山爱护日用品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得到成功推广应用,先后开发了十余种新型脂溶性营养素稳态化产品。据2016-2018年的统计数据,相关企业累计实现新增产值3.67亿元,新增利润0.43亿元。预期可在全国 30 多家食品、生物、日化企业推广应用,年经济效益将达到10亿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