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各部门、各相关人员:
为做好我院博士后的培养工作,推动博士后人员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我院定于近期举行博士后刘坤坤等11人中期考核或出站考核,欢迎研究院员工届时参加,相关安排及简介如下:
报告时间:2019年06月04日(周二)14:00
报告地点:研究院1楼会议室
报告题目及报告人:
中期考核
1.题目:有机发光二极管材料及器件的制备和应用,报告人:刘坤坤
2.题目:用于聚合物光伏器件的高性能n-型聚合物光电材料,报告人:贾涛
3.题目:全聚合物太阳电池光吸收层薄膜形貌研究,报告人:朱磊
4.题目:可降解生物材料介导的肿瘤定点缓释药物的研究,报告人:黄林旋
5.题目:基于壳聚糖材料的化学构筑及其在生物医用领域的研究,报告人:郭东波
出站考核
1.题目:酶工程技术制备超低分子铁皮石斛多糖及其应用研究,报告人:周心慧
2.题目:用于聚合物光伏器件的水醇溶光电材料,报告人:胡志诚
3.题目:可打印高效率蓝色荧光聚合物的开发,报告人:彭沣
4.题目:高效有机/聚合物光伏材料的设计合成,报告人:谢锐浩
5.题目:可溶液加工高效蓝光材料的开发,报告人:胡黎文
6.题目:高性能非富勒烯有机太阳电池的研究,报告人:张桂传
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
2019年5月30日
报告人简介
刘坤坤,男,1989年9月出生。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专业博士,主要研究含硫杂蒽的有机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能。2018年1月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与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研究的是有机发光二极管材料及器件的制备与应用。
贾涛,男,1988年1月出生。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主要研究基于萘并二酰亚胺的聚合物设计、合成及其在聚合物太阳电池中的应用。2018年1月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与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的研究方向是用于聚合物光伏器件的高性能n-型聚合物光电材料。
朱磊,男,1988年11月出生。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专业博士,主要研究基于噻吩[3, 2-D]并噻吩单元的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能。2018年6月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与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全聚合物太阳电池光吸收层薄膜形貌。
黄林旋,女,1984年8月出生。中山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主要研究miR-146a-NF2-Hippo通路对口腔黑色素瘤细胞异质性的调控。2018年6月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与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是针对可降解生物材料介导的肿瘤定点缓释药物的研究。
郭东波,男,1987年10月出生。上海交通大学化学专业博士,主要研究基于肿瘤乏氧微环境的纳米药物输送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2018年7月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与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是针对基于壳聚糖材料的化学构筑及其在生物医用领域的研究。
周心慧,女,1990年1月出生。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专业博士,主要研究利用结晶技术手性拆分外消旋DL-谷氨酸。2017年7月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与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化妆品原料的开发与应用。
胡志诚,男,1990年8月出生。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主要研究掺杂型电子传输材料在光伏器件中的应用。2017年7月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与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的研究方向是用于聚合物光伏器件的水醇溶光电材料。
彭沣,男,1992年7月出生。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主要研究含砜基单元蓝光聚合物和浅HOMO能级p型聚合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能。2017年7月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与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可打印高效率蓝色荧光聚合物的开发。
谢锐浩,男,1989年9月出生。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专业博士,主要研究含苯并二噻吩的新型共轭有机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及其光伏性能。2017年7月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与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的研究方向是高效有机/聚合物光伏材料的设计合成。
胡黎文,女,1989年7月出生。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主要研究含S,S-二氧-二苯并噻吩单元的发光聚合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能。2017年7月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与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可溶液加工高效蓝光材料的开发。
张桂传,男,1989年2月出生。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专业博士,主要研究高效三元有机太阳电池器件的性能。2017年7月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与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开展的是高性能非富勒烯有机太阳电池的研究。